《齐鲁工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孔子世家》读后感

   期次:第440期   作者:管理学院 郑力源   查看:251   


  历史长河中,从来不乏先知与圣贤,即使在现代人看来,孔子的观念亦有其局限性,然而纵观上下,孔夫子实在可以当得起那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赞誉。
  太史公写《史记》一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将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以如椽巨笔勾勒出历史和人生的壮阔画面,点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以至于以人叙事时,常显示出所谓“不虚美,不隐恶”的特色,虽然我们都知晓,长达千年的历史沧桑,早已模糊了真相,孔子就像是个巨大的白板,关于他的生平、思想,已经被后人涂抹的够多了。但或许是当时独尊儒术环境下的影响,亦或是百年来文人对于孔夫子的崇敬,在《孔子世家》中,孔夫子以相当完美优雅的形象出现在太史公的笔下。成为长夜中,照亮山河万朵的那颗明珠。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季氏设宴款待名士,孔丘前往参加,却并未被邀请,反而被季氏家臣劝退,他的姓氏源自某个君王后裔,然而那王国覆亡许久,以至于王家血统成了耻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而立之年成为他国臣子的家臣,他欲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但也终究不能免俗,然而一个高尚的人格必然拥有一生值得他人称颂的品质,譬如好学。即便这样,齐景公终究无法重用孔子,在那个时代,事实上孔子那样偏理想化的政治理念注定无法被太多的执政者奉行,耗费在齐国的几年光阴……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此处,是孔夫子政治理想在他所热爱的故土上的破灭,他所尊崇的礼节法度皆被形形色色的当权者踩在脚下,孔子为何不仕?可他成为了那个让后世可以奉行“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学思并重”这样的办学法度的人。
  可今后的十数年间,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也仍未实现,在郑,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这样读来豁达痛快,却暗含寂寥清冷的喟叹,成为了后人皱着眉头反复咀嚼的字句。
  世事颠沛流离,孔夫子却无能为力。当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只说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
  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招致弟子责问,在他与三位弟子的问答中,鲜明地体现了历经数十年风霜,这个老人的坚定心智。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这之后夫子似乎放弃了他这几十年间的游说生活,不再执着于当权者能否实现他的政治理念,不再出仕,只是提些建议。晚年时开始读周易,并痴迷其中。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太史公笔下那个年少成名却一生不被重用的人,也是历代君王讨伐异己的借口,大多数时间里,他被抬高到九霄云外,另一些时候,他又被贬低得不能再低,这两千五百年,合分治乱,他给君主以愿景,给士子以教诲,给盛世以箴言,给末世以安慰。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太史公笔下王侯将相何其多,唯有写到孔夫子,他要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齐鲁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1764次访问,全刊已有544321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