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齐鲁工大探索“科教融合育人”

   期次:第440期   作者:李晓晓 姚铭霞   查看:112   


  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科教融合改革,以体制机制突破带动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将科技资源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和教学优势,构建了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设立科教融合学院创新“院所一体化”培养体制
学校以“院所一体化”发展为方向,设立若干科教融合学院,形成以“学院—研究所”深度融合为基础的新型人才培养体制。科教融合学院立足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教育“新理念”,实行“研究所承办,院所共建”办学模式。学院院长由研究所所长担任,不同专业分别采取“2+2”“3+1”等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前一阶段由教学单位主导、研究所参与开展“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后一阶段由研究所专业科研团队主导建设“专业方向课+特色实践课”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院所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2018年,依托山东省计算中心和信息学院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依托能源研究所和机械学院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依托激光研究所和理学院光电工程系建设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等三个科教融合学院。由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承办的海洋技术与科学学院也正在积极筹建中。学校获批国家级新工科教研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11项。
  成立国际研究生院探索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机制
学校将科学院优质的国际人才资源、国际学术平台,整合注入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
  本科层面,成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小而精的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开展师资、课程、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国际化办学。一是师资的国际化。引进了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Grattan为代表的国际化专家团队,聘请外籍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二是课程的国际化。引入英国工程教育的全套课程和实训体系。除思政课外全部采用英语教材、全英语教学;三是教学模式的国际化。教学模式上大幅减少灌输式课堂教学课时,增加实验教学课时,课堂与实验达到1:1。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引入大小论文、小组讨论、报告研讨等多种形式。四是设立出国留学奖学金,为优秀学生提供海外培训、海外实习、海外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多种机会,丰富学生的海外学习和提升机会。
  研究生层面,成立国际研究生院,与国外名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国际研究生院实行中外“双导师负责、双学位攻读”模式,中外导师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学校充分利用省科学院原有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两个既有重点合作方向的优势,又积极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等13家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签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落实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48人,博士生导师40余人,首批学生已完成攻读博士学位入学手续。
  
打造“科融课堂”提升教学内容的科研含金量
学校依托高水平科研,贯穿渗透到课堂之中,推动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素材更富有科技含量。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走进研究所。通过出台《青年博士合作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岗位教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先后推动55个青年教师团队项目融入研究所开展科学研究,培育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另一方面推动科研人员走上讲台,传道授业。目前,已有618名优秀科研人员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189名符合硕士指导资格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研究生培养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将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经验经过转化之后运用于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高水平的科研学术成果。
  得益于“科融课堂”的开展,本科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并在四年学习和生活中全程跟踪培养,为学生开展科研启蒙,精准服务学生学术指导。学生在三年级便可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高水平科研课题与产品项目。各学院也根据实际情况,为中、高年级学生量身打造高水平科研项目训练计划,设计“学生实验室轮转制度”,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在教研结合,研教互动中,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了高质量育人资源,科技创新优势也转化为育人优势。经过一系列改革,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在能源所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大一新生们进行了科学研究初体验,形成了《科研团队导学研究报告汇编》文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大一新生王京首、武辰首次在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荣获三等奖一项。“发酵技术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最高荣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从需求到实践点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痛点
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社会需求和实践能力导向,形成培养闭环。首先,专业设置体现社会需求。聚焦山东省“十强”产业发展规划,新增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全新专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其次,培养方案吸收企业意见。邀请实训基地、实习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论证和整体布局,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再次,课堂教学引入企业导师。邀请知名企业家亲自授课或作讲座的方式,使学生对创新方法、成果转化规律、科技金融、基金、团队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学习,提高应用综合素质。最后,实践环节直接参与创新与生产。充分利用山科集团旗下的众多企业、产业资源,建立多个有针对性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工程基础训练、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践训练和创新训练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直接参与实习就业提供强有力保障。在创新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2018年,学校孵化的“痴油菌———地沟油制备高分子材料领导者”项目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主赛道金奖;获“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金奖7项,国赛银奖2项,并获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齐鲁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1660次访问,全刊已有543348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