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七十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期次:第431期   作者:校长(院长)陈嘉川   查看:103   




  尊敬的中国工程院陈克复院士、陈坚院士,尊敬的省政协刘均刚副主席,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对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校园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大家欢聚一堂,庆祝学校70华诞,共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学校发展大计。在此,我谨代表学校(科学院)向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谢意!向分布在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校友和在读的工大学子,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奠定了我们事业发展基础的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和倾心付出的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栉风沐雨七十载,弦歌不辍海岱间。70年来,齐鲁工业大学恪守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秉承专注求真的工匠精神,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形成了“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一代代工大人坚守“志以工业兴邦”的家国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1948年,在解放战争的硝烟炮火中,齐鲁工业大学的前身“胶东工业学校”应运而生。首任校长、军工化学家王旭九同志,曾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研制弹药,种下了工大人创新实干的原始基因。为响应国家号召,学校几易其名、数迁其址,虽颠沛流离,仍矢志不渝,艰难前行,在我省5个地市留下了兴学育人的足迹。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78年学校改建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举办本科教育,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这一时期,学校大力延揽人才,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投身高等工程教育,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培育英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对山东乃至全国轻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0年来,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之本。培养的15万名优秀人才中,有数以万计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管理专家,也有一大批长期扎根生产一线的基层工作者,有30余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涌现出上千位知名企业家,培养了山东规模以上轻工企业过半数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支撑起山东轻工业的半壁江山,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创造了为人称道的“老总现象”。工大学子坚守理想,求知问学,追求卓越,不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70年来,学校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强校之路。坚持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持之以恒地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在轻工、食品、生物、化工、材料、机电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70年来,学校始终把文化传承作为精神之源。建校之初,老一辈名师楷模心系使命、为国育人,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工大人循着先贤足迹,根植齐鲁文化沃土,丰富发展了“实干创新”的文化基因,凝练形成“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校训和“团结惟真,务实创新”的校风。在70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先后吸纳、整合了12个教学、科研单位,汇聚形成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一代代工大人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汲取厚重的文化给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70年胸怀国家,70年接力梦想,70年时代长歌。齐鲁工业大学已经从一个硝烟炮火中出生的婴儿,成长为屹立于齐鲁大地的现代化大学。2017年5月,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融合战略,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成立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开启了齐鲁工业大学跨越发展的新征程、新时代。
  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成为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学校(科学院)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3200余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2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超算中心、国家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13个,年均研发经费约6亿元。目前组建了23个学院,其中包括3个科教融合试点学院,设立“齐鲁英才学堂”,实行小班制教学、“分段式”培养,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拥有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激光研究所、能源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生态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战略研究所、情报研究所、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高技术中试基地、机械研究设计院、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科学院菏泽分院等15个法人研究单位和多个非法人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精准对接十强产业,全面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是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有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5个。成立国际研究生院,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升办学层次,加快塑造开放办学新优势。一年来,科教融合进展顺利,充满正能量,资源整合优势初显,真正实现了1+1>2的化学反应,实现了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同志们,同学们,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向中高端,更加强调教育和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作为山东省科教融合改革的先行者,新工大(科学院)肩负着打造山东省工业领域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创新高地、社会服务高地和文化引领高地的光荣使命,承载着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我们既欣逢盛世、恰逢其时,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山东省“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快科教融合,围绕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精准对接十强产业。
  我们要树立“对标、实干、互补、开放”的发展理念,落实“围绕一个目标、打响两个品牌、聚焦三个一流、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抓好五大保障体系”的工作思路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的工作理念,加快实施教学、科研、人才、学科、社会服务、国际化、社会声誉、党建等“八大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办学层次,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要坚持两步走发展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到2020年至少5个学科达到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化学、材料、工程学等3个学科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校百强,入选山东省一流大学行列。到2030年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新突破,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基本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更是充满希望的伟大时代。回顾历史,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新时代、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让我们携手共进,再接再厉,加快“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为开创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18年10月18日

齐鲁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814次访问,全刊已有545750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