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工大先贤:汪河卿

   期次:第412期   作者:《齐鲁工业大学史》总编办公室   查看:127   




  汪河卿,男,汉族,1921年2月生,上海市人。1943年9月,考入重庆大学化学系;1947年6月,因参加重庆学生罢课运动被捕,几天后被释放。1947年7月,毕业后到伟大罐头食品厂参加工作。1956年,调入山东省工业厅、山东省轻工业局任工程师。1978年7月,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硅酸盐教研室任教;1979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1980年8月,任硅酸盐系主任。1981年,随省一轻厅组团,考察捷克斯洛伐克陶瓷生产技术。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晋升为教授。1991年9月,参加了省轻工协会二次会议代表大会;同年离休,享受厅局级待遇。1999年8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78岁。
  主要荣誉:山东省优秀教师(1985年)、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87年)、山东省一轻系统先进教师(1985年)、山东轻工业学院先进工作者(1983年1月)、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师(1985年、1986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
  教学工作: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化工设计、陶瓷专业、陶瓷工业热工设备、窑炉设计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陶瓷专业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授课严谨认真,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编译《硝酸制造》一书(第二位,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1953年3月)。
  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窑炉结构性能和燃烧技术的研究设计等。1953年,参加山东新华药厂非那西丁车间的设计。1964年,主持“博山陶瓷厂60米隧道窑的热工标定”。1966年起,进行隧道窑小型化的设计工作,促进了中小型陶瓷厂的窑炉改造和节能工作。设计的隧道窑主要有:临沂付庄陶瓷厂的“85米烘缸隧道窑”(1966年)、临沂瓷厂的“40米烧碗隧道窑”(1966年)、新汶陶瓷厂的“66米烧坛隧道窑”(1967年)、邹县陶瓷厂的“35米小断面隧道窑”(1975年)、枣庄陶瓷三厂的“54米烧缸隧道窑(包括干燥)”(1976年)等。1978年起,从事两段流化床煤炭汽化技术的研究,旨在利用劣质煤种提高煤炭汽化效率,经中试,基本完成原定的试验内容与技术经济指标,其冷煤气热值和热效率达到国外70年代同类汽化方法的水平。发表和翻译多篇论文和科技文章。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江西钼矿之分析》(收录于“中华化学工业会”年会论文中)、《沸腾床汽化法的简介》《倒焰窑烧成中采用“量少勤添操作法”的探讨》《煤烧隧道窑的热工测定》《邹县陶瓷厂小断面隧道窑的设计和体会》《邹县陶瓷厂小断面隧道窑的热工测定》《试谈我省隧道窑今后发展的趋向》等。翻译的论文主要有:《贴花纸和贴花薄膜的生产工艺》(中译英,系对罗马尼亚的援外项目,经外经贸部翻译司审稿)、《全膜贴花的生产工艺》(中译英,系对南斯拉夫的援外项目资料介绍)、《质量管理》(日译中)等。他还参与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承担的《中外名著大词典》轻工业学科编写任务的主编工作(1989年)。
  学术兼职:曾任山东省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轻工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成员,山东省科委第一轻工业专业组织员、陶瓷专业分组副组长,山东省硅酸盐学会理事等。

齐鲁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136次访问,全刊已有5406648次访问